热点关注首页 > 热点关注

《南方周末》办案民警:王书金供出案发地遗留钥匙  非亲历不会知道

发布者:本站 发布时间:2013/06/28 13:45:37

南周编者按:等待了六年之后,聂树斌案疑似“真凶”王书金终于再次站上法庭,庭审核心直指与聂案相关的命案审查,沉寂八年之久的聂树斌案出现重见天日迹象。

  微博通报庭审进展,聂树斌家属获准旁听等司法公开举措,受到各方肯定。无论聂案结论怎样,学界呼吁启动聂树斌案再审,让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昭示天下。

  王书金杀害康某是否属实,是这次庭审控辩双方最大的争议。王书金仍然坚持揽下聂案,检方提出,王书金的供述与聂案实际情况,在关键情节上存在四大疑点。聂树斌案的一些证据材料,第一次在法庭上出示。

  河北省政法委一位负责人希望媒体不要直接用“冤案”等字眼描绘聂案,他作出了与8年前一样的承诺:司法部门一定会公正审理王书金案,一旦聂树斌案核查工作结束,也会向社会公布结果。

 

  46岁的河北男子王书金被押上法庭后,法庭内外关注的人们看到了司法史上罕见一幕:被告人坚持不懈要求追究未被指控的犯罪,检察官却千方百计证明那不是被告人所犯之罪。

  王书金案之所以被广泛关注,是因为王案一直是聂树斌案翻案的关键变量。

  2007年7月31日,河北省高院首次开庭审理王书金案,这位涉嫌犯下多起命案的男子,因为要求承揽石家庄西郊玉米地康某被害的一桩命案,而提起上诉。聂树斌正因那起命案被枪决。如果这一事实得到法庭确认,那么聂案就是冤案。

  此案一拖6年终于再审。2013年6月25日上午,邯郸市中级法院,上午9点,法槌声响过,身穿黄色看守所马甲的王书金,被法警押入法庭。他身体健康、思维清晰,甚至比被捕之初还胖了一些。

  此次法庭终于直奔主题:只对上诉人王书金提出的供述石家庄西郊强奸、杀人构成重大立功的上诉理由进行审理。一审和上次,即六年前河北省高院二审第一次开庭,那起玉米地里的命案一直被回避。

  最大的悬念很快解开:庭审前传得沸沸扬扬的翻供,在法庭上没有出现。当天的庭审,王书金仍然坚持6年前的观点:坚持杀害康某的供述,坚持上诉。

  王书金杀害康某是否属实,是这次庭审控辩双方最大的争议。聂树斌案的一些证据材料,第一次在法庭上出示。不过,由于一些材料是复印件而非原件,辩护人提出查阅证据材料,法庭宣布休庭,开庭时间再行确定。此次庭审持续了不到两个小时。

  这次河北省高院将庭审从广平县法院移到了邯郸市中院,当日,近两百个座位的审判庭座无虚席。庭审过程中,河北省高院的官方微博发布了10条信息。账号5天前刚刚开通,对这起举国瞩目的案件作了预告。

检方:王书金只是围观群众

 

  2013年6月23日晚上,关于王书金被做通工作可能当庭翻供的消息传出。6月24日,律师朱爱民到看守所会见王书金之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王书金态度不变。

  “那天,天气闷热。”6月25日的法庭上,王书金操着浓重的河北口音,再次陈述了其在石家庄西郊玉米地作案的事实:跟踪被害人一个星期后下手、先掐晕被害人再强奸杀害的细节。旁听席上人们屏住呼吸,侧耳细听。

  辩护律师朱爱民当庭表示,王书金供述的石家庄西郊玉米地强奸杀人,虽然部分细节因时间的关系有遗忘之处,主体是清晰的,可以认定应该是王书金所为。

  检察官则认为,石家庄西郊强奸杀人案并非王书金所为。检方提出,王书金的供述与聂案实际情况,在关键情节上存在四个重大差异,包括:被害人尸体特征、杀人方式、作案时间、被害人身高等。

  “问题是,也多有吻合。”刑辩律师毛立新分析,先奸后杀,掐脖子致死,把被害人自行车扔玉米地里等等,王书金供述的一些作案方式与聂案高度相似;控方说案发时王正在附近打工,这正说明王具备作案条件。

  这次检方给出了这样的逻辑:在康某被害后,不少群众围观,当时王书金在案发地现场附近打工,熟悉当地环境,故能够供述出一部分强奸杀人案的现场情况,“不足为奇”。

  对于王书金为何坚持揽聂案,外界因此也猜测他为活命编造故事。作为聂案可能的重要证人,学界一直呼吁最高法“枪下留人”。

  6月23日,最初负责侦办王书金案的河北省广平县一位办案民警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就在康某被害后的几天里,王书金已经转移到石家庄市内的另一个工地打工,再到警察勘验现场看热闹存疑;此外,王书金独立供述出现场遗留的一串钥匙,这与现场勘验高度吻合,若非亲历,不可能知道。

聂案证据首次出示

 

  庭审的高潮出现在检察官举证阶段。新提交法庭的证据包括:聂树斌案案卷中的康某遇害现场勘验笔录、康某的尸检报告、康某家属的报案材料等。出庭检察官操作投影仪,将上述材料一一放出。

  这正是聂树斌案申诉代理律师梦寐以求的材料。18年前,正是这些材料,加上聂树斌本人的口供,凑成了对一个20岁青年执行死刑判罚的证据链条。此前,它们一直封存于河北省高院的文件柜里,从未示人。关心聂案的法律人一直呼吁法院提供案卷,以便于申诉,屡屡被拒。

  律师朱爱民当庭查阅了这些首次曝光的材料。这些证据有点“先天不足”:现场勘验笔录,缺少现场的方位示意图(正常勘验笔录均依照方位图进行描述);尸检报告的两个鉴定人,一个只盖了章没签字,另一个人只签了字没盖章;盖上的章也不是法医鉴定专用章,而是人名章。

  当屏幕上出现一件花衬衫——检察官认定是勒死康某的物证,坐在旁听席第八排的聂母张焕枝感到不满。她回忆起儿子聂树斌被捕后,公安机关曾拿着一件衣服到家中让她辨认。“这不是同一件衣服!证据有假!”她不由地喊了出来,很快被法警制止。这位母亲后来比划着双手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年拿来的是件长袖,与今天这件的袖子长短不同,花色也有明显差异。

  当天,河北省高级法院允许张焕枝及其女婿进入法庭旁听。直到庭审结束,他们还是没有获得关于聂案调查的任何明确信号。

  庭审过程中,河北省高院的微博一度停止更新四十多分钟,直到10时56分终于发出新的信息:辩护人要求查阅检察官在庭审中出示的证据材料,要求休庭做辩护准备。合议庭宣布休庭。

  当天的庭审没有证人出庭。接下来是否会要求当年侦办聂树斌案的民警出庭作证?律师朱爱民说,这需要看案件下一步的发展情况,拿到案卷之后,再看有无必要。眼下,他都无法预测下一次开庭的时间。

  按照庭审规则,检察官出示的证据,需由律师进行质证。朱爱民发现,当庭出示的勘验笔录、尸检报告等均是复印件,不是原件。他对证据合法性提出质疑,出庭检察官解释称:这是从省联合调查组获取的材料。

“联合调查组”

 

  “联合调查组”对于聂树斌案及其关联案王书金案来说,这个名词已经是第二次出现了。2005年3月,聂树斌案曝出“一案两凶”,河北省曾高调成立由政法委牵头的联合调查组,对聂案进行复核,并承诺会“很快出结果”。这一承诺迄今未能兑现。

  据河北政法界人士透露,当时调查组调查一段时间后,得出的结论是“王案是王案、聂案是聂案”,但这一结论从未对外公开,真实性无从考证。(见南方周末2005年4月28日《聂案绝对不会不了了之》)

  8年来,这个案子一直让各界人士牵肠挂肚。

  2010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河南籍全国人大代表张全收将聂树斌母亲提供的材料提交,获得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每年“两会”讨论“两高报告”时,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均对聂树斌案的观点作为意见提出。

  2011年9月,学者贺卫方、何兵等法学界人士六十多人齐聚石家庄,举行了聂树斌案研讨会,并签署了一份公开信,呼吁再审聂树斌案。知情人士透露,正是在此前后,河北省成立了一个新的联合调查组,重新调查王书金案及聂树斌案。这一信息暂时未能得到官方确认。

  人们最大的担心是,王书金是否可能早已被执行死刑?上个月,最高法院相关人士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王书金并没有被秘密执行死刑,这也是多年来官方首次对于这位聂案可能的证人的状态作出回应。

  而此次开庭前,律师才得知,王书金已变更了羁押地。当年联合调查组取代广平县警方接管王书金案后,王书金一度被从广平县看守所押往河北邢台异地羁押,后在2006年3月起诉前押回广平,一待就是6年。据知情人透露,2012年春节期间,王书金被联合调查组从广平县看守所提出,押往保定市顺平县看守所,后又转往石家庄某地,并在河北省安全厅看守所待了数月,最后于2012年7月16日转往河北省邯郸市下属的磁县看守所。

  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关在磁县看守所的近一年时间里,王书金与8个人同监室,仍然戴着脚镣,警方对他的看守格外严密。磁县当地警方根本不知道押入看守所的这名重要人物是谁,也不知道其从何处转移而来。

  这几年中,对于聂案进展,河北方面可查到的回应寥寥。2012年3月,列席全国人大会议的河北省高院院长高勇表示:对于聂树斌案,目前公检法正在核查,尚不能定性。

  据新华社报道,此次开庭前一天,河北省政法委一位负责人表示,希望媒体不要直接用“冤案”等字眼描绘聂案,他作出了与河北省政法机关8年前一样的承诺:司法部门一定会公正审理王书金案,一旦聂树斌案核查工作结束,也会向社会公布结果。

  (南方周末记者赵凌对此文亦有贡献)

  延伸阅读

  王书金:人是我杀的检察院:不是你杀的

  在6月25日的庭审中,王书金及其辩护人表示聂树斌所涉奸杀案为王所为,检方对此否认,诉辩双方好像互换了角色。而在庭审质证中,也首次披露了聂树斌案卷中的部分证据材料。【详细

  聂树斌案疑似真凶:不会翻供

  王书金曾表示不会翻案,将继续自供为聂树斌案的真凶。北京律师朱爱民说,有人曾给王书金做工作,“想让他回避一些敏感问题”。【详细

  聂母:不愿任何东西压在儿子身上

  得知“王书金案”再次开庭的消息,不顾雨大路滑,张焕枝执意要到儿子聂树斌的坟上“告诉他一声”。位于下聂庄村西山山半腰杏林中的这个坟茔已几近平坦,坟头正上方的一枝红杏因果子太稠而被压断倒在聂树斌的坟头上,张焕枝央求大河报记者帮忙把断枝移开,“我不愿任何东西压在儿子身上”。【详细

  聂树斌案生死纠结18年

  张焕枝没法不恨王书金:“如果他不做那事,我儿子就不会冤死。”但是对于王书金的坚持认罪,张焕枝也由衷佩服:“即使他是杀人恶魔,起码他敢于承担自己的罪行,对此负责,为什么办了错案的人却始终不敢承担他们的错误呢?”[详细]

上一篇:洗冤这一天,足足等了18年
下一篇:驳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员的4个辩点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